查看原文
其他

【云南插队纪实篇】(二十四)衣食住行(下)(沈志强)

知青情缘 2024-02-02


云南插队纪实篇


 作者:沈志强


语音:原野


(二十四)

衣食住行(下


   衣食住行的前三项已经发了,今天来发“行”,其实在前面的“交通基本靠走”里面已经写了不少关于“行”的事了,今天再补充点。


   这是2013年随上海电视台去拍纪录片时摄制组的丰田越野车开进村子时的路况,那个路况基本就是当年插队时的各个生产队普遍的路况,可见有多差,当年的“行”就是主要靠这个路况,当年是没有车坐,但就算有车坐,坐在里面的感觉也不会好的。


   这种石子路就是当年从临沧专区所在地临沧到我们县城永德县的主要公路的路况了,当然现在已经改进多了,基本都是柏油马路了。


  在这种石子路上开车,车子过去后面就是一溜黄尘。这条公路从我们村子不远处经过,我们当年在田里劳动时可以清楚地看见当天有几辆车过去,是大车还是小车。一天过去的车的数量屈指可数,而且只要“曲”一只手就行,邮政车两天一趟、长途客车也是两天一趟,难得有货车。当年整个县城只有一辆北京吉普,县委领导出去时会乘坐它,非常难得能看见这辆吉普车在公路上出现。记得有一次看见这辆小车飞快地一路绝尘过去,老乡跟我们一起讨论一个他们认为十分不解的问题:为什么“小车儿”跑得比大车还快???他们认为小孩跑得没有大人快、小猪跑得没有大猪快,而这个小车居然跑得比大车快!应该大车力气更大啊。我们该怎么跟他们解释?


来一张现在已经司空见惯的吉普车的照片,现在从我们车前面经过我们根本不会想到是县太爷来了。


这个地方是从我们插队的沙沟组到永康公社的公路的最高点“登科垭口”,从画面远处的山下面的我们的村子走五公里上坡路到这里,再继续往下走七公里下坡路就到公社的所在地:永康。


上到登科垭口回头看看远处山下我们插队的沙沟组所在处,有没有点仙气的感觉?


   翻过垭口可以见到富庶的永康坝子。近处有“马酸泡树”和芭蕉树,而常说的“头顶香蕉”的原型就是它。我们一起来的上海知青有近百人在这里插队落户,这里自然条件比我们忙捞坝子又要好多了,又靠近公社所在地的“永康街”上,我们“赶街”(就是赶集)都要到永康来的,来回25公里路程,基本就是大半天了,有时候还要赶回来出下午的半工。当年赶街是十天一“街”,当时为了多挣工分,根本舍不得每十天去赶一次街呢,难得去去而已。

   左边这棵树上结的就是我们这里水果店里叫的“木瓜”,云南人叫它“马酸泡”,野生的,果子熟了随便摇摇树就下来了,随便吃,不要钱,多了就拿去喂猪——可不是说你们这些吃过木瓜的人哦。

   垭口边上有块大大的标语:计生奖扶政策好,政府保障助养老。是真的吗?

   去永康坝子路上风光不错,这些梯田拍拍照不错,真的在里面劳动你试试看。


  已经插上秧的绿油油的稻田。


  这是经过我们沙沟组的那条公路上的“沙沟大桥”,当年的土路已经变成宽敞的两车道柏油马路了,当年几乎每年都要被洪水冲垮的木桥也已经变成结实的水泥大桥了。


   2018年时与老婆再一次回到沙沟村时在外面公路的沙沟大桥上的合影,后面就是永康农场,当年的云南军垦农场的“五连”,老乡送给我们的蛇肉就是被小张拿去那里卖掉的。


   这是2018年时从永康到永德县去的时候在公路上拍到的在对面山上的原来的老公路,依稀可以看得出对面山的半山腰有一条向左上方爬升的公路,又走着“Z”的弯路继续爬升,最后从最左上方的缺口处翻过山坡,我对这条老路非常熟悉,当年开手扶拖拉机时,从永康公社到县城就要爬这段坡,全程31公里,从700米海拔爬升到1600米海拔,回来时是放了“空挡”关了油门一路滑下来的。现在想想也是非常后怕的,万一刹车失灵?后果不堪设想。


  上一篇只能放五段视频,把这段很精彩的视频放在这里。


   2013年跟随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摄制组到生产队时,我老婆在“考考”当年任郭家寨大队书记的郭书记,问他能不能记住当时在河边队插队的12个上海知青的名字,他说:“记得么,张一平一个、周继兰一个、……”把七个姑娘的名字一个不差地都背出来后,又继续背“五个儿子”的名字,只差一个男生的,太厉害了,90岁高龄的大队书记,居然能把四十几年前在他们大队下属几个生产队插队的上海知青的名字背出来!背完河边队的,核桃树队的荣崇德同学要他背核桃树队的6个人的名字,也基本背出来了,只是把在郭家寨队插队的金荣海搞叉到核桃树队了。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实话,我老婆是在河边队插队的,他们队的12个人的名字我有时候还背不全呢。前两天打电话回生产队去,说是老书记98岁了,还很健康,再过两年要做百岁大寿,到时会邀请我们去的。这在云南人中甚至全国范围内都绝对算是高寿的。


  第24篇完,待续。

  2020年6月16日





作者简历



   作者:沈志强(网名:河马91)生于1952年,1968年初中毕业赶上“上山下乡”,1969年四月去云南省临沧专区永德县永康公社忙捞大队前进生产队的沙沟组插队落户。插队落户四年后于1973年参加了当年入学前的“文化考查”,成绩不错,被昆明师范学院录取,在物理系学习。1976年毕业后在楚雄教了十年高中物理。1987年调到无锡某企业工作。1992年调入无锡市人事局的无锡市行政学校(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无锡市人才服务中心(无锡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曾任无锡市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会长。2012年退休。

  爱好旅游、摄影、体育活动等。



作品荐读

【云南插队纪实篇】

(一)幼年、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回忆(沈志强)

(二)准备去哪里插队落户(沈志强)

(三)出发前准备(沈志强)

(四)继续做出发前的准备(沈志强)

(五)出发,向未知的前途出发(沈志强)

(六)火车开了,目的地云南(沈志强)

(七)坐上汽车一路颠簸到永德县(沈志强)

(八)在永德县城集训(沈志强)

(九)5月15日下生产队(沈志强)

(十):挑水(沈志强)

(十一)与老乡的交流(沈志强)

(十二)劳动去(沈志强)

(十三)生产队的一天(沈志强)

(十四)关于舂米的补充(沈志强)

(十五)从一粒稻谷种子到一粒米的成长经历(沈志强)

(十六)51年前的今天我们正式开始了劳作(沈志强)

(十七)部分知青朋友的补充材料(沈志强)

(十八)继续接受再教育(沈志强)

(十九)在农村继续发挥作用(沈志强)

(二十)五个“基本点”(沈志强)

(二十一)柴米油盐酱醋茶(沈志强)

(二十二)衣食住行(上)(沈志强)

(二十三)衣食住行(中)(沈志强)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云南插队纪实篇】(二十四)衣食住行(下)(沈志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